安藤忠雄的天份與天才
安藤忠雄事務所與交大建築研究所在二月底舉辦了第三年的「安藤忠雄講解建築之旅」,安藤先生告訴我們,今年6月9日他應邀在台北小巨蛋舉行一萬人的「大」演講。一萬人,他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全世界都為他發燒?
在藝術的領域中,我們經常對傳奇人物的傳奇故事特別著迷,例如繪畫的梵谷未受正規學院教育、音樂神童莫札特四歲成名十歲成熟,離我們近一點,雕塑的朱銘由學徒而成為大師、舞蹈的林懷民從年輕追隨舞蹈只要舞蹈,這些「純藝術」的故事都啟發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天份」與「天才」,但是作為「實用藝術」的建築,除了設計創作以外,還必須通曉材料、結構、構造、工法、地質、法規等,因此幾乎不曾出現過完全沒有進過學校也沒有師徒傳承的偉大建築師。
安藤忠雄家境不好,不能提供他上大學,但熱愛建築的他,流連在舊書攤中翻看世界建築名作,「一年就把大學四年的書讀完」,甚至作業餘拳擊手來賺取獎金,才能遠赴歐洲作他第一次建築之旅,直接向古往今來的大師直接學習。返國後,這個蓄勢待發的小夥子在夾縫中奮鬥、自行開業,從一棟小房子開始,直到今日成為獲頒建築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建築師。
安藤忠雄雖然「自學」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創」-自發的創造力。看過他的建築的人,都會對清水混凝土所表現的「純淨」、方或圓的空間所圍塑的「宇宙」、光所營造的「精神」、水所成就的「意境」,留下難忘的印象。安藤忠雄自創的「安式風格」迷倒全球,在日本、亞洲、歐洲、美洲,都有大量的「粉絲」在他的作品中流連忘返,也有大量的「建築師粉絲」在各個基地以安式風格的設計向安藤忠雄致敬。
然而他最具創造魔力的是,日本人看安藤建築覺得很日本,而西方人看安藤建築竟覺得很西方,他又能讓服裝界同為設計大師的Giorgio Armani為他傾倒,在米蘭設計完一棟建築後,又忍不住繼續邀他作第二件作品。安藤的建築達到了藝術與設計共同追求的極致,林懷民老師告訴我「他的房子真美,在裡面跳舞真好」。他怎麼作到的?他說「我只知道自己的表現方式,不知道其它東西,因為有些東西只是流行,去趕流行是很困難的事」。
也許因為失學,所以知道受教的可貴,也許因為自學,所以知道受教的辛苦。安藤忠雄已經成為國際大師之際,本應該把人生有限的時間,完全用在創作以便尋求建築史上的定位,他雖然也和其他大師一樣,推掉大部分全球的演講,但他沒推掉的是他在東京大學建築系的教學。他十年如一日的往返大阪與東京,讓日本最優秀的建築學生能親獲大師的教導外,更邀請同樣知名的國際大師到東京大學,為學生講授他們30歲時初出社會的歲月,讓年輕學生得知,大師都是從年輕奮鬥而來。
建築師作為空間的「創作者」,經常自認是環境的「創造者」,建築師都喜歡在自然環境優美的基地造房子,把環境當作背景,因此十分歡迎在建築週邊種樹,襯托作品,而絕不在房子前種樹,擋住作品。安藤忠雄在家鄉發生阪神大地震時,人在歐洲,立即返鄉後看到大地千瘡百孔,開始反省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為人造的建築要為自然環境而生,具體的作法就是發起「種樹運動」,他經常在日本各地與居民和小朋友一起種樹,以他身為日本藝術國寶的身份,推動環境共生,他近來告訴我們,「房子蓋好時,尚未完成,持續種樹10年讓整個環境都綠化,才是建築完工的時候」,他又說,「房子完工時在前面種樹,等到樹長大把房子遮住,才是好建築」。這就是安藤忠雄。
(作者是交大建築研究所教授,哈佛建築設計博士,遠東國際數位建築獎召集人)
(原載於經濟日報96年3月13日A12觀點版「劉育東談創意」專欄)